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江苏省知识产权建设示范(园区)工作方案(2023—2025年)

2023-04-04 00:00

为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贯彻落实国务院《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省委省政府《江苏省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纲要(2021-2035年)》、市政府《南通市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工作方案(2022-2025年)》等文件精神,推动知识产权与企业创新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深度融合,打造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助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根据《关于面向县域、园区开展2022年江苏省知识产权建设示范工作的通知》(苏知发〔2022〕84号)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总书记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指示论述,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环境为主线,以建设国家、省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园区为抓手,着力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加快实现知识产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大幅提升知识产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为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打造“四主一最一中心”的长三角一流开发区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质量引领。全面贯彻高质量发展理念,优化高价值知识产权培育机制,健全高标准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完善高效益知识产权转化运营机制,增强高品质知识产权服务能力,持续提高知识产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

坚持全面保护。准确把握知识产权保护战略定位,坚持严格保护和人民利益至上、公正合理保护、依法平等保护的统一,确保公共利益和激励创新兼得。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社会治理等各种手段,全面提升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和水平,更好地对内激励创新、对外促进开放。

坚持改革创新。立足知识产权发展实际,积极探索知识产权发展新思路新举措,大力推进知识产权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充分释放全社会知识产权创新活力,助推产业向价值链、创新链高端延伸。

坚持统筹协调。正确处理市场主导和政府推动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创新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配置。强化知识产权体系与科技创新体系、现代产业体系、对外贸易体系的深度融合,统筹推进国际合作和竞争,着力维护知识产权领域国家安全。

三、主要目标

到2025年,全区知识产权发展主要指标位居全省开发园区前列,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能力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大幅提升,高水平建成江苏省知识产权建设示范(园区)。

(一)知识产权创造水平显著提高。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医药健康和新能源“3+1”主导产业,加强关键技术领域自主知识产权创造和储备,形成一批高价值知识产权。到2025年,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0件,新增海外发明专利授权量60件,马德里商标有效注册量累计达50件,新增国家、省级专利奖8项。

(二)知识产权运用效率大幅提升。完善产业专利导航、知识产权分析评议机制,加强知识产权运营交易平台建设,知识产权转化应用进一步加快,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规模持续扩大。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7%,版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8.8%,知识产权许可转让交易额达1亿元,质押融资金额达20亿元。

(三)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持续优化。强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行政保护、仲裁调解、社会监督衔接机制,形成“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格局。新增省市 “正版正货”示范街区2家,查处商标、专利案件30件,知识产权案件结案率达95%,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超90%。

(四)知识产权管理能力不断增强。健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强化部门协同配合,整合各级各类资源,形成分工明确、科学高效、协同共治、执行有力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新增知识产权贯标企事业单位120家,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10家,万企有效注册商标企业数达1300家。

(五)知识产权服务品质显著提高。建立部门联动、功能齐全、便捷高效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培育一批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完善,专业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全区建成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不少于1家,集聚各类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不少于50家;培养知识产权总监、专利代理师等高层次人才50人,培训各类知识产权实务人才1000人次。

四、主要任务

(一)聚焦顶层设计,健全知识产权治理新体系

1.推进知识产权体制机制改革。深化知识产权“放管服”改革,建立健全政府、市场、社会三位一体的知识产权治理体系。将知识产权列为全区科技创新双月例会常态化议题,加强对知识产权工作的总体统筹和顶层设计,高标准推进江苏省知识产权建设示范(园区)建设。充分发挥区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完善职责明确、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对财政资金投入数额较大以及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公共利益具有较大影响的重大经济科技活动,组织开展知识产权分析评议,防范知识产权风险。围绕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建设目标任务,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保障示范园区建设顺利推进。〔牵头单位: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配合单位: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2. 加强知识产权示范园区政策支持。修订完善《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知识产权资助奖励办法》,将政策重点向知识产权高质量运用、高标准保护倾斜,突出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导向。强化知识产权与经济、科技、产业、金融、人才等政策的衔接联动,加强与上级政策的互补协同,形成上下协同、引领支撑、重点突出的知识产权政策体系。〔牵头单位: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财政局;配合单位: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二)聚焦产业强链补链,激发知识产权创造新活力

1.加强关键领域知识产权创造和储备。以建设沿江科创带为统领,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实施关键技术知识产权质量提升和产业强链补链专项,构建产业化导向的专利组合和前瞻性技术研究战略布局。探索以“揭榜挂帅”方式解决影响产业链安全的“卡脖子”问题,推动重点技术突破和重大成果产出,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协同的知识产权创造体系,引导企业实施专利预警分析、专利导航,加强知识产权申请和布局,规避潜在知识产权侵权风险。到2025年,全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3200件,高价值专利突破600件。〔牵头单位: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配合单位:人才科技局、经济发展局〕

2. 实施知识产权强企行动计划。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打造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互相协同的创新联合体,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以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科创项目企业为重点,全面推进企业知识产权标准化管理。依托省、市各类重大项目,引导企业制定知识产权战略规划,加速集聚高层次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人才团队,主动介入国际研发分工、开展海外知识产权布局、参与国际技术标准制定,提高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海外市场占有率,培育一批拥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影响力的知识产权领军企业。新增知识产权贯标企事业单位120家,累计培育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20家。〔牵头单位: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配合单位:区人才科技局〕

3.培育高端商标品牌。指导创业型企业、服务型企业、定牌加工企业积极注册商标,走自主创牌之路。指导出口型企业及时注册国际商标,做到商品出口商标先行,主动参与国际竞争。指导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注册防御商标、联合商标,合理扩大商标注册类别和保护范围。实施工业品牌培育计划,完善商标品牌管理工作机制,开展商标品牌运营,打造以罗莱家纺为引领,辐射高端家纺、生活用品全产业链,指导企业走商标响亮、技术突出、质量过硬的工业品牌领航之路,累计培育“江苏精品”认证企业15家。〔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负责〕

(三)聚焦营商环境优化,打造知识产权保护新高地

1.构建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格局。推进知识产权“严、大、快、同”全链条保护,完善市场监管、公安、司法等部门执法协作工作体系,建立知识产权案件线索通报、案件移交、联合执法等合作机制,形成知识产权保护合力。加大假冒专利、商标侵权、侵犯商业秘密、知识产权代理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加强版权、老字号、驰名商标保护。深入推进知识产权领域“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加大对重复侵权、恶意侵权等行为的检查频次。依法平等保护海外、区外知识产权权利人合法权益,妥善处理涉外知识产权案件,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牵头单位:法院、公安分局、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配合单位: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2.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载体建设。依托中国(南通)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优质资源,引导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高端纺织产业骨干企业进入保护中心快速通道,进一步提高知识产权预审、确权、维权效率。加强市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开发区分中心建设,指导拟上市企业和外向型企业开展知识产权风险防范和纠纷应对,为企业上市和“走出去”保驾护航,不断优化区域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和营商环境。〔牵头单位: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配合单位:经济发展局〕

3.加强知识产权“守信用”体系建设。积极推进以信用为基础的知识产权分级分类监管,开展各类市场主体、知识产权创新主体、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信用监管。严格落实知识产权领域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管理制度,将知识产权信用状况与政府采购、项目招标、荣誉表彰等有机结合,依法依规加大对知识产权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市场培育力度,推进永旺梦乐城、世茂广场省“正版正货”示范街区建设,新增“正版正货”示范街区(行业)2个。〔牵头单位: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配合单位: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四)聚焦价值实现,释放知识产权运用新效益

1.加快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按照国家和省、市推进专利转化实施有关要求,研究制定促进专利转化的政策措施,着力构建促进专利转化工作体系。集中力量培育发展一批具有竞争优势、自主可控的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集群,提升产业链和创新主体知识产权转化运用能力。聚焦“3+1”重点产业,汇集上下游企业、科研机构、技术转移机构等资源,筹建省级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推动相关技术成果在开发区集聚并转化实施。〔牵头单位: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配合单位:人才科技局、经济发展局〕

2.完善知识产权交易运营体系。充分利用南通市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和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优势,打造集知识产权交易、许可、评估、投融资于一体的综合服务载体。建立政府、银行、保险、担保多方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知识产权金融新模式,引导银行、担保等金融机构开发创新知识产权金融产品,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常态化、规模化、便利化。引进高端资产运营机构,探索开发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摸排企业融资需求,持续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活动,缓解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题。到2025年,知识产权许可转让交易额达1亿元,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额达20亿元。〔牵头单位: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配合单位:驻区金融机构〕

3.建立专利导航和知识产权分析评议机制。建立区域特色专利导航工作机制,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产业领域开展专利导航,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深度融合,助推产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加强对重点产业链的知识产权安全监测,扎实开展重大经济科技活动的知识产权分析评议,对项目立项、技术先进性、潜在知识产权风险开展评估评议,有效甄别“好技术”、“好项目”,提前规避重大产业决策的知识产权风险。〔牵头单位: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配合单位: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五)聚焦惠企便民,激发知识产权服务效能

1.加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供给。结合省、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载体,进一步优化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线上+线下”平台,打造涵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全链条综合平台。围绕重点产业,加强知识产权信息分析运用,定期向相关部门、行业协会等推送知识产权信息情报及分析报告,为政府及部门提供决策参考。创新服务模式,加强服务供给,提升服务水平,通过开展多种方式服务活动,满足创新主体不同层次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需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负责〕

2. 规范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加快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载体建设,优化集聚区软硬件环境,吸引更多高水平知识产权代理、咨询分析、法律诉讼、交易运营、投融资等服务机构入驻,形成布局合理、优势互补、功能完善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加大知识产权服务业监管力度,重点打击无资质专利代理、恶意商标代理行为和不正当招揽业务行为,发布典型案例,优化市场环境,提高知识产权服务业自律能力。推进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备案管理,建立中介机构信用档案制度,引导知识产权服务业健康快速发展。〔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负责〕

3.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完善知识产权高端人才激励政策,加大对知识产权人才支持力度,集聚更多高层次知识产权领军人才。实施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工程,对知识产权管理、服务及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施分类培训,提升各类人员知识产权实务水平。加强知识产权文化宣传,结合“3.15”消费者权益日、“4.26”世界知识产权日等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知识产权宣传活动,全力营造全社会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牵头单位: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人才科技局;配合单位: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围绕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要求,充分发挥区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将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建设作为管委会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部署重大事项,统筹推进示范园区各项工作。

(二)强化投入保障。加大财政知识产权专项经费投入,

科学有序调整知识产权资助政策,逐年减少专利授权资助,逐步加大对知识产权转化运用、行政保护和公共服务的财政支持力度。鼓励社会资金投入,逐步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化知识产权投入体系。

(三)强化监督考核。建立科学合理的监督考核机制,细化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建设任务分工和阶段目标,加大对相关部门完成情况督查通报力度。完善鼓励激励机制,对在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按规定给予适当奖励。

(四)强化普及宣传。加强省知识产权建设示范(园区)宣传,创新宣传载体形式,广泛开展知识产权普及教育,提高知识产权宣传周、商标节等活动影响力。组织媒体多渠道、多角度宣传报道知识产权建设示范(园区)成果经验,引导民众积极参与创建活动,营造浓厚的知识产权社会氛围。


展开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8-6016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信息
  • 厂房租购平台
  • 其他招商信息
  • 已为您免费生成了个人网上空间
    快去查看吧~
    政策下载
    在线咨询
    电话沟通
    电话咨询
    400-115-5265
    免费下载产业扶持资料